SSTEEL:逆势而上第四季度业绩探析与市场挑战

SSTEEL:逆势而上?第四季度业绩探析与市场挑战

SSTEEL(Southern Steel Berhad)是一家马来西亚的投资控股公司,其核心业务聚焦于钢铁产品制造、销售及贸易。该公司产品线广泛,涵盖钢坯、钢筋、盘条、钢丝网、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钢棒、钢管及其他相关产品。SSTEEL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材(PC Wire和PC Strand)广泛应用于高架公路、桥梁、预应力板等预应力及后张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制梁、板、墙、离心混凝土桩/杆和混凝土铁路轨枕等预制混凝土产品。此外,SSTEEL还运营钢铁服务中心,提供根据建筑需求定制的钢筋切割、弯曲和成形服务。除钢铁产品外,公司还从事投资控股及其他业务。

第四季度业绩概述:逆转中的挑战

SSTEEL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四季度(FY2025 Q4)表现出显著的改善迹象,实现了税前利润(PBT)扭亏为盈。本季度,公司录得营业收入RM5.74亿,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FY2024 Q4)的RM5.27亿,实现了8.91%的YOY增长。与此同时,本季度的税前利润(不包括已终止业务)为RM0.15百万,与FY2024 Q4的税前亏损(LBT)RM10.63百万相比,是一个显著的逆转。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销售量的增加以及对盈余厂房设备处置收益和融资成本的节约,尽管销售价格的下降侵蚀了毛利率,且部分收益被重组费用抵消。

然而,从整个财政年度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FY2025),SSTEEL的整体业绩仍面临挑战。累计营业收入为RM21.20亿,相较于FY2024同期的RM22.47亿,呈现5.65%的YOY下降。全年税前亏损(不包括已终止业务)扩大至RM80.83百万,而FY2024同期为RM59.25百万,亏损YOY扩大36.43%。尽管销售量有所增加,但销售价格的下降导致毛利润与去年持平。全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RM30.20百万的厂房设备减值和重组成本,这些不利因素部分被厂房设备处置收益和融资成本节约所抵消。

与即时前一季度(FY2025 Q3)相比,本季度表现更为亮眼。FY2025 Q4的营业收入为RM5.74亿,较FY2025 Q3的RM4.86亿,实现了18.15%的QOQ增长。税前利润(不包括已终止业务)从前一季度的RM42.00百万税前亏损转为本季度的RM0.15百万税前利润,主要得益于厂房设备处置和减值冲回带来的RM23.80百万收益以及融资成本的节约。

深入财务分析:结构性优化与盈利压力并存

收入与盈利能力

SSTEEL在FY2025 Q4的收入增长,部分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恢复,尤其是在销量方面的提升。然而,全球钢铁市场长期存在的供过于求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价格压力,持续侵蚀着公司的毛利率。尽管单季度通过非经常性项目实现了盈利,但全年累计亏损的扩大,凸显了在核心业务层面,SSTEEL依然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毛利润在全年保持相对稳定,但经营费用(FY2025累计RM11.79万,FY2024同期RM11.09万,YOY增长6.31%)的增加以及减值损失和重组成本的计提,是导致全年亏损扩大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成功削减了融资成本,FY2025累计融资成本为RM31.50百万,较FY2024同期的RM43.50百万,YOY下降27.59%,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盈利压力。

已终止业务(Southern HRC Sdn Bhd)在FY2025年度贡献了RM47.81百万的税前利润,这一部分对集团整体亏损的收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并非来自持续经营的核心业务,因此在评估SSTEEL的持续盈利能力时,需重点关注其钢铁产品业务板块的表现。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截至2025年6月30日,SSTEEL的总资产为RM14.01亿,较2024年6月30日的RM18.46亿,呈现24.00%的YOY下降。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均有所减少,其中非流动资产中的厂房、设备和使用权资产有所下降,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贸易及其他应收款也有所减少。总负债从2024年6月30日的RM12.72亿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RM4.79亿YOY降幅高达62.34%。这一显著改善主要源于借款的大幅偿还,短期借款从RM7.29亿降至RM2.92亿,非流动借款则完全清零。

权益方面,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从RM5.68亿增至RM9.16亿YOY增长61.27%。这主要是由于在FY2025年内,公司通过向Green Esteel Pte. Ltd.发行7.52亿股新股以及向第三方投资者私募配售1.53亿股新股,共计发行了约9.05亿股新股,发行价格均为每股RM0.42。此次股权发行和配售使得公司股本从RM6.41亿增加到RM10.20亿,显著增强了股本基础。然而,由于股本的显著增加,尽管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累计亏损有所减少,但每股净资产从RM0.95下降至RM0.61YOY下降35.79%

现金流方面,FY2025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RM6.86百万,与FY2024同期的净流出RM50.16百万相比,实现了显著的逆转。投资活动在FY2025产生了巨额净现金流入RM5.95亿,而FY2024同期为净流出RM4.36百万。这主要得益于仲裁和解款(RM1.70亿)以及新股发行和私募配售(RM3.80亿)带来的现金流入。融资活动则显示净现金流出RM5.82亿,主要用于偿还借款,体现了公司在债务管理方面的积极举措。截至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RM1.06亿,显示出公司流动性的改善。

每股收益

在FY2025 Q4,基本每股收益为0.03仙,而FY2024 Q4为0.18仙,呈现YOY下降。全年基本每股亏损为2.95仙,相较于FY2024同期的9.37仙,亏损幅度显著收窄。然而,这一指标受到期内加权平均股数大幅增加(从FY2024的5.96亿股增至FY2025的10.13亿股)的影响。

业务风险与挑战

SSTEEL面临多重业务风险。首先,销售价格受侵蚀是主要风险,尤其是在全球钢铁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其次,重组费用和资产减值在短期内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公司与财政部在税务减免资格上的争议,涉及RM15.50百万的额外税款及罚款,构成了或有负债风险。尽管公司管理层认为有权获得豁免,但结果仍存不确定性。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波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亦是SSTEEL需要持续关注的风险。钢铁行业高度依赖建筑业周期性,而节假日等季节性因素也会对运营产生影响。

未来展望:战略调整与效率提升

SSTEEL管理层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并积极推进多项战略举措以应对市场挑战。在全球钢铁市场持续波动、供过于求和需求复苏不均的背景下,公司将继续加强其下游业务,通过与行业领先伙伴的战略合作来提升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于2025年8月14日完成了对Southern Steel Mesh 55%股权的处置,将其变为联营公司,这是其下游业务重组的一部分,更多重组工作仍在进行中。

在运营层面,SSTEEL正在加速实施运营效率提升计划,包括能源优化、废弃物减少和预测性维护,旨在缓解成本压力并增强韧性。公司连续两年获得Bursa Malaysia FTSE Russell ESG框架下的4星评级(最高级别),表明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实践方面的坚定承诺,这将有助于提升长期价值和利益相关者信任。

尽管市场复苏预计将是渐进的,但管理层强调维持审慎的财务管理。在马来西亚国内,数据中心投资的韧性以及槟城轻轨项目的启动,预计将为疲软的国内市场提供一定的支撑。

市场新闻整合:贸易保护主义与国内市场冲击

最新的市场新闻揭示了外部环境对SSTEEL及整个马来西亚钢铁行业的严峻挑战。马来西亚钢铁工业联合会(Misif)指出,美国将进口钢铁关税提高至50%的决定,对马来西亚的下游钢铁生产商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可能削弱马来西亚政府与美国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尽管马来西亚对美出口量不大,但此举会影响那些在现有25%关税下仍具竞争力的下游生产商。此消息一出,SSTEEL股价在2025年6月4日下跌了4仙,跌幅为10.26%,市值约为RM5.25亿,反映了市场对此负面消息的即时反应。

更令人担忧的是,Misif报告称,受美国限制性关税的影响,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韩国和越南等国的钢材出口报价激增,对马来西亚国内钢铁行业造成了冲击。中国今年1-3月的钢材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同期,而去年中国钢材出口已创历史新高。Misif警告称,若无适当的保障措施或及时干预,马来西亚市场可能被这些转运的进口产品淹没,使本地生产商面临“重大损害”风险。尽管马来西亚已从5月11日开始对来自四个亚洲国家的扁平轧制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但Misif提醒,传统贸易救济措施因调查周期长(可达10个月)而难以有效应对突发性的进口激增。因此,Misif呼吁成立由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组成的“国家钢铁工作组”,以实现更快、更协调的响应,并提出实施“马来西亚优先采购”政策,加强打击走私和规避进口钢材的行为,并解决当地钢铁制造商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和低利用率问题。

机会与风险评估

  • 机会:
    • 国内基础设施项目:槟城轻轨项目和数据中心投资将提供稳定的钢材需求。
    • 下游业务战略合作与重组:通过股权处置和引入战略伙伴,有望优化下游业务结构,提升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 运营效率提升:能源优化、废弃物减少等举措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 ESG承诺:持续的ESG努力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吸引负责任的投资者。
    • 政府干预与贸易保护:Misif提出的“国家钢铁工作组”和“马来西亚优先采购”政策,若能有效实施,将有助于保护本地市场免受倾销冲击。
  • 风险:
    • 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美国关税提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全球钢铁市场动荡,影响马来西亚出口。
    • 进口钢材倾销: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出口钢材激增,对马来西亚国内市场构成直接竞争和价格压力。
    • 传统贸易救济措施滞后:反倾销调查周期长,难以应对突发性进口激增,可能导致市场在短期内受到严重冲击。
    • 产能过剩与利用率低:马来西亚本地钢铁行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亟需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的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可能进一步抑制钢铁需求。
    • 税务争议:RM15.50百万的或有负债可能对未来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SSTEEL所处的钢铁行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前景。全球范围内,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问题,叠加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美国关税),使得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这不仅可能导致全球钢材价格承压,也可能促使出口商将产品转向限制较少的市场,从而加剧马来西亚国内市场的竞争。SSTEEL作为一家同时拥有上游和下游业务的公司,其下游业务受到直接威胁,而上游业务也可能因整体市场价格下跌而承压。

在国内市场,尽管整体需求相对疲软,但政府推动的基建项目(如槟城LRT)和新兴产业(如数据中心建设)将为钢材提供特定的需求增长点。SSTEEL通过强化下游运营和战略合作,旨在抓住这些细分市场的机遇。同时,公司致力于提升运营效率和ESG实践,这不仅是成本控制的需要,也是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投资者偏好的关键。预计在未来1-2年内,SSTEEL的表现将高度依赖于其内部重组和效率提升的成果,以及马来西亚政府能否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冲击和国内市场倾销问题。

风险评估

综合分析,SSTEEL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 财务风险:中高

    • 盈利能力受压:全球钢价波动及销售价格受侵蚀持续影响核心业务盈利,非经常性收益对利润贡献较大,持续性存疑。
    • 或有负债:RM15.50百万的税务争议结果尚不确定。
    • 每股净资产下降:虽然股本增加和债务减少大幅改善了资产负债表,但大规模股权发行稀释了每股净资产。
  • 市场风险:高

    • 全球供需失衡:钢铁行业普遍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价格竞争激烈。
    • 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提高关税及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 进口倾销冲击:来自中国、韩国、越南等国的廉价钢材涌入,严重挤压本地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 国内需求疲软:除特定基建和数据中心项目外,整体建筑行业需求可能仍显乏力。
  • 运营风险:中

    • 重组成本:下游业务重组可能在短期内产生额外的费用和运营中断。
    • 效率提升挑战:能源优化、废弃物减少等措施的实际效果和实现速度存在不确定性。
    • 季节性与周期性影响:建筑业的周期性以及节假日效应会对业务量产生波动。
  • 宏观经济风险:中

    • 全球经济放缓:宏观经济下行可能导致全球工业生产和建筑活动减少,进而影响钢材需求。
    • 政策不确定性:政府对钢铁行业的支持政策、贸易措施的执行效率将直接影响公司前景。
  • 诉讼风险:低

    • 仲裁和解:与Danieli Entities的重大仲裁已达成和解并已收到大部分款项,显著降低了相关不确定性。尽管一些执行程序仍在进行,但整体风险已大幅降低。

缓解建议: SSTEEL可通过持续深化运营效率改进、加强成本控制、积极参与行业联盟推动政府采取有效贸易保护措施,并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市场或高附加值产品,以应对上述风险。

综合总结与评价

SSTEEL在FY2025 Q4实现了利润扭亏为盈,这主要归功于资产处置收益、融资成本的显著节约以及积极的债务管理。通过大规模的股权发行和仲裁和解,公司大幅优化了其资产负债表结构,显著降低了债务水平并增强了现金流,为未来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这些内部财务优化是公司应对外部挑战的关键步骤。

然而,公司仍然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全球钢铁市场供过于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如美国关税)的升级,以及来自中国、韩国和越南等国家廉价钢材的倾销,对SSTEEL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构成了持续压力。尽管公司致力于加强下游业务、提升运营效率和实践ESG原则,但这些战略举措的效果仍需时间显现,且易受外部市场波动的干扰。

从整体评价来看,SSTEEL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面的钢铁产品线、成熟的运营能力以及在马来西亚国内市场的地位。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大宗商品市场逆风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盈利,并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市场倾销。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抓住国内基建和数据中心等特定领域的增长,以及通过战略重组和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运营韧性。

总而言之,SSTEEL在财务结构上取得了显著改善,并通过战略调整积极应对市场挑战。但鉴于全球钢铁市场的复杂性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其未来的发展仍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政策支持以及公司内部转型措施的实际成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