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财务重整与市场机遇并存的转型之路
PHARMA 是一家马来西亚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通用药品的制造、研发、营销与销售、仓储以及医药产品的分销。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物流与分销、制造以及印度尼西亚市场。其中,物流与分销板块主要在马来西亚从事医药产品的分销、贸易和批发,以及医疗和医院设备的供应与安装;制造板块专注于马来西亚的药品生产;而印度尼西亚板块则负责在该地区的药品制造与分销。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包括 Idaman Pharma Manufacturing Sdn. Bhd.、Pharmaniaga Manufacturing Berhad 和 Pharmaniaga Logistics Sdn. Bhd. 等。
承接上述公司概况,PHARMA在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展现出一定的经营韧性与业绩增长,尤其是在其财务重整计划逐步完成的背景下。深入审视其最新财务数据与市场动态,可以发现公司在挑战中寻求突破的战略布局。
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概述
PHARMA在2025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公司当季收入达到RM9.27亿,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RM8.38亿,实现了10.57%的YOY增长。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RM396.0万,较2024年同期的RM279.7万大幅增长了41.58% YOY。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特许经营业务的需求增加,这得益于政府医院订单量的提升以及获批采购产品列表(APPL)中新增产品。
从上半年累计数据来看,PHARMA的表现同样稳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收入达RM19.82亿,较2024年同期的RM18.03亿增长了9.93% YOY。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累计利润为RM3353.9万,相较2024年同期的RM2844.3万,增长了17.92% YOY。这主要归因于特许经营业务强劲的客户需求以及成本优化措施,例如有效的库存管理,为公司带来了约RM170.0万的运营开支节约和约RM100.0万的利息节约。
然而,若从季比季(QOQ)视角审视,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RM9.27亿,较第一季度的RM10.55亿下降了12.18% QOQ。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RM396.0万,相较第一季度的RM2957.9万,大幅下降了86.62% QOQ。公司将此QOQ下滑归因于节假日效应以及政府医院在年初预算拨付后第一季度的采购量较高。
深入财务分析
收入与盈利能力
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特许经营业务的强劲表现。在马来西亚,物流与分销部门和制造部门均受益于政府医院订单量的增加和APPL中新产品的引入。特别是制造部门,其2025年上半年EBITDA达到RM5033.6万,较去年同期RM3160.1万有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内部生产产品需求增加和疫苗制造业务的持续扩张。物流与分销部门虽然上半年EBITDA略有下降(RM3724.4万 vs RM4585.1万),但收入增长抵消了部分新特许经营协议下销售成本上升的影响。印度尼西亚部门的收入(以印尼盾计)虽增长1% YOY,但受汇率波动和营销推广费用增加(增加IDR41.6亿)的影响,EBITDA从去年同期的RM1979.5万降至RM1736.7万,下降了12.3% YOY。
毛利率方面,上半年毛利润为RM2.17亿,毛利率约为10.94%,与去年同期RM2.07亿(毛利率11.47%)相比略有下降。尽管如此,公司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使得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在上半年达到RM1.06亿,较去年同期RM9779.1万增长8.7% YOY。税前利润(PBT)也从去年同期的RM4237.8万增长24.9% YOY至RM5293.7万,反映出公司在核心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有效税率高于法定税率24%,主要由于部分子公司亏损和不可抵扣费用。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RM21.51亿,较2024年12月31日的RM19.92亿有所增长。其中,应收账款从RM4.08亿增至RM5.78亿,主要原因是APPL新增产品导致采购增加,且大部分应收账款来自政府,预计年底前能全额收回。存货略有下降至RM6.07亿。非流动资产总体保持稳定。流动负债从RM19.53亿增至RM21.15亿,其中应付账款因库存采购增加而上升至RM9.60亿。股东权益仍处于资本亏绌状态,但亏绌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RM1.46亿收窄至RM1.18亿,显示出财务状况的初步改善。
现金流方面,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RM2135.6万,与2024年同期的负RM6372.7万形成鲜明对比,主要得益于特许经营业务客户回款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RM1003.3万主要用于物业、厂房和设备的采购。融资活动现金流出RM1341.1万,主要涉及借款净偿还和租赁负债的支付。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RM1.43亿。
借款与财务风险
截至2025年6月30日,PHARMA的借款总额较高,其中非流动借款为RM1.00亿,流动借款为RM10.58亿。公司面临多项财务契约违约,总计RM3.11亿的借款不符合相关金融契约要求。具体包括:
- 银行承兑汇票:RM1.78亿的借款不符合“EBITDA与财务费用比率不低于4倍”以及“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不超过3.5倍”的契约。
- 循环信贷:RM7870.0万的借款不符合“综合有形净值不低于RM1.49亿”、“EBITDA与财务费用比率不低于4倍”以及“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不超过3.5倍”的契约。
- 定期贷款:RM5430.0万的借款不符合“综合净值不低于RM3.36亿”的契约。其中,RM3780.0万因获得延期仍列为非流动负债,其余RM1650.0万为流动负债。
此外,总计RM4.99亿的其他借款包含交叉违约条款,若其他借款违约,这些借款也可能被视为违约并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尽管金融机构尚未要求提前偿还且公司未拖欠任何还款义务,但这些财务契约违约仍构成了显著的财务风险。
市场新闻整合与展望
在运营层面取得进展的同时,PHARMA积极应对其财务挑战。近期新闻显示,公司已于2025年8月6日成功完成了其常规化计划(Regularisation Plan)。该计划包括:
- 已于2025年7月31日完成的配股发行(Rights Issue),发行34.59亿新普通股,募资RM3.46亿。此次配股获得了26.14%的超额认购,反映了现有股东的强大支持。
- 同期完成的定向增发(Private Placement),发行16.57亿新普通股,从19位新投资者(包括Jakel Capital Sdn Bhd、Great Eastern、Maybank Asset Management、Pheim Asset Management及航运巨头丹斯里Halim Mohammad)募资RM2.24亿。Jakel Medical Sdn Bhd(Jakel Capital的子公司)因此成为PHARMA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0%。
- 于2025年8月5日完成的RM5.20亿减资(Capital Reduction)方案,旨在冲销累计亏损,将已发行股本削减至RM2.49亿。
这些举措显著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其得以消除累计亏损并满足上市要求。PHARMA的目标是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退出PN17(Practice Note 17)受监管公司状态。
展望未来,PHARMA的战略布局正逐步显现。公司管理层预计2025年收入将达到RM40.00亿,并实现RM6000.0万的税后利润。这其中包括了此前政府罚款减免(2024年为RM9490.0万净额)的消除,意味着2025年的利润将是“干净”的经营利润。公司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退出PN17状态后恢复季度股息派发。
在业务发展方面,PHARMA正在积极扩大其产品组合和市场足迹:
- 生物制药领域:公司在人体胰岛素项目上取得进展,已获得多家教学医院的额外招标,并参与了马来西亚卫生部价值超过RM4.00亿的人体胰岛素产品国家招标,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供货。同时,人体胰岛素的本地化生产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9批次制造过程验证,稳定性数据正在生成中,预计年底前启动注册。
- 产品组合扩张:2025年第二季度推出了两种新产品(Ketorolac 和 Ciprofloxacin),以增强在止痛管理和抗感染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14种新通用药品,并在未来五年内推出91种产品。
- 印尼市场扩张:印度尼西亚部门正在完成其第37家分公司(位于Palu)的建设,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
- 战略合作:与联昌银行(CIMB Bank)和Remedi Innovations Sdn Bhd合作,为医疗保健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和数字健康解决方案,提升行业韧性。
这些积极的业务发展和战略举措显示出公司在巩固现有特许经营业务的同时,也致力于拓展高利润率的制造和生物制药领域,以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机遇与风险评估
PHARMA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 特许经营业务的持续增长:与马来西亚卫生部签订的长期特许经营协议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基础,政府医院订单量增加和APPL产品列表的扩大将继续驱动营收增长。
- 生物制药领域的突破:人体胰岛素和疫苗的本地化生产及市场渗透,尤其是在获得大型政府招标后,有望大幅提升其高利润率产品的贡献。
- 印尼市场的潜力:作为PHARMA的第三大业务板块,印尼市场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医疗需求,通过网络扩张和新产品引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财务重整的完成:成功的配股、定向增发和减资极大地改善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消除了累计亏损,并为退出PN17状态奠定了基础,这将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改善融资能力。
- 战略投资者引入:Jakel Capital等新投资者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可能带来新的战略资源和管理经验。
- 技术创新与产品多元化: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推出有助于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开拓新的治疗领域。
风险
- PN17状态的遗留影响:尽管常规化计划已完成,但公司仍需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正式退出PN17状态,在此之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恢复可能仍需时日。
- 高企的借款:尽管进行了资本重整,公司仍面临较高的借款总额,且存在多项财务契约违约。虽然金融机构目前未要求立即还款,但持续的财务压力和潜在的交叉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 汇率波动风险:印度尼西亚业务受汇率波动影响,可能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 运营成本控制:尽管有成本优化措施,但营销推广费用(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和原材料成本波动仍可能侵蚀利润。
- 市场竞争:制药行业竞争激烈,新产品和新进入者可能带来市场份额压力。
- 执行风险:大规模的生物制药扩张计划、新工厂建设和产品注册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严格的执行,任何延误或超出预算都可能影响其财务表现和市场预期。
综合总结与评价
PHARMA正处于一个由财务困境走向重整与增长的关键时期。其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在营收和归属母公司利润层面均实现了YOY增长,这得益于核心特许经营业务的强劲需求和内部成本优化措施。特别是近期常规化计划的成功完成,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和减资,有效地解决了公司的资本亏绌和累计亏损问题,为公司退出PN17状态铺平了道路,并注入了新的外部资本及战略投资者,这是其财务复苏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展望未来,PHARMA在生物制药(如人体胰岛素和疫苗)领域的积极布局、印尼市场的扩张以及新产品线的持续推出,均预示着潜在的增长机遇,尤其是在高利润率制造板块的贡献有望提升。然而,公司仍面临较高的借款水平以及因财务契约违约而产生的风险,尽管已获得部分延期,但这些负债的有效管理仍是其财务健康的关键。此外,汇率波动和市场竞争也是其持续发展中需要应对的挑战。
总体而言,PHARMA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积极的转型态势。通过财务重整,公司正逐步摆脱历史遗留问题,并积极拓展高价值业务。其未来表现将取决于能否有效执行各项扩张计划、控制运营成本、管理好债务风险,以及顺利实现PN17状态的退出,从而全面提升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