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H资本:KL塔特许经营权与建筑业务双轮驱动下的财务透视

LSH资本:KL塔特许经营权与建筑业务双轮驱动下的财务透视

Lim Seong Hai Capital Berhad (LSH) 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业务多元化,涵盖建筑、房地产开发及其他领域。其核心业务作为一家综合性建筑公司,具备承接各类建筑和工程项目、提供建筑相关服务与解决方案,以及供应与建筑工程互补的建筑产品(包括建筑材料、照明产品、五金产品及工具、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的能力。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公司目前拥有两个主要项目,即LSH Segar项目和Lake Side Homes项目。此外,LSH旗下还包括Lim Seong Hai Lighting Sdn. Bhd.和Knight Auto Sdn. Bhd.等多家子公司,共同构筑其业务版图。

季度业绩概述

LSH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三季度展现出显著的财务增长。本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RM1.22亿,较2024年同期的RM6200.90万实现96.55%的YOY大幅增长。税后利润更是飙升140.10% YOY,达到约RM2485.20万。这一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蓬勃发展,其收入实现了341.59%的YOY增长,这得益于LSH Segar项目施工进度快于预期以及销售业绩的改善。此外,新成立的设施管理部门,包括吉隆坡塔(KL Tower)特许经营权运营和“生命之河”项目下的“蓝池”设施管理,也贡献了约RM1212.70万的收入,为集团带来了新的经常性收入流。

从累计九个月的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LSH的营业收入达到约RM3.25亿,较去年同期的RM2.77亿增长17.37% YOY。税后利润亦增长57.25% YOY至约RM6512.50万。房地产开发业务同样是累计期间增长的核心引擎,其收入增长100.78% YOY,部分抵消了建筑业务因LSH33项目于2024年6月完工而导致的13.75% YOY收入下降。设施管理部门在此期间贡献了约RM1286.20万的收入。

与即时前一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相比,LSH在当前季度也取得了稳健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14.34% QOQ至约RM1.22亿,税前利润增长24.48% QOQ至约RM3383.00万,而税后利润增长14.36% QOQ至约RM2485.20万。这主要归因于LSH Segar项目在房地产开发板块下施工里程碑的实质性进展,其完工率从前一季度的67.35%提升至83.04%,使得收入确认增加。

深入财务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本季度,LSH的毛利润达到约RM4508.1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98.59% YOY。整体毛利率从36.61%微升至36.97%,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率的设施管理业务的纳入(毛利率高达63.37%)。然而,建筑业务的毛利率从35.80%下降至27.74%,原因在于项目组合的变化以及Transkrian桥梁工程在最后施工阶段产生了额外铺路成本,从而拉低了该部门的整体毛利率。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毛利率则从40.31%略增至41.86%。

累计九个月来看,毛利润增长45.78% YOY至约RM1.23亿,整体毛利率从30.55%提升至37.95%。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部门毛利率从28.76%提升至32.37%,主要得益于Tangkak项目土方工程的实质性进展(该项目基于预先协商的成本构成具有较高毛利率)以及Gemas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亦从36.52%增至43.70%,主要系LSH Segar项目成本预算下调,得益于分包商费用、建筑材料成本及机械设备租赁成本的节约。

尽管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润表现亮眼,但运营费用也有所增加。销售和营销费用QOQ保持稳定,而行政费用QOQ从RM547.70万增至RM917.00万,显示出随着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开支增长。财务成本QOQ略有下降,从RM59.20万降至RM47.60万。金融资产和合同资产的损失准备金显著下降,从RM363.90万降至RM61.10万,这体现了公司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改善。本季度有效税率高达26.54%,高于法定税率24.00%,主要由于部分非扣税费用以及对前期季度税款低估的调整。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截至2025年6月30日,LSH的总资产增至约RM8.35亿,较2024年9月30日增长30.09% YOY。其中,非流动资产增加,主要体现在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投资性房地产以及使用权资产的增长,特别是使用权资产从RM193.60万大幅增至RM2457.80万。流动资产也显著增长35.48% YOY至约RM6.12亿,其中,固定存款和现金及银行结余大幅增加,显示公司流动性充足。

总股本达到约RM6.28亿,较2024年9月30日增长32.14% YOY。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股份带来的股本增加约RM1.16亿,以及留存收益的积累。每股净资产也从RM0.67提升至RM0.75。

总负债较2024年9月30日增长24.25% YOY至约RM2.07亿。非流动负债增长168.35% YOY至约RM3288.60万,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大幅增加。流动负债也增长12.79% YOY至约RM1.74亿,其中贸易应付款项和合同负债有所增加,反映了业务量的增长。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总有息银行借款约RM1459.10万。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九个月累计期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从去年同期的负RM770.00万转为正RM3748.00万,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显著增强。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约RM1204.90万,主要用于购置投资性房地产和不动产、厂房及设备。融资活动则产生了约RM5570.10万的净现金流入,这受益于IPO股份发行所得款项和定期贷款的提取,显示公司通过外部融资支持了业务扩张。截至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约RM1.21亿,流动性状况优异。

业务风险

尽管LSH表现强劲,但其业务仍面临多重风险:

  • 项目执行风险: 建筑业务的毛利率波动(如Transkrian桥梁工程额外成本)表明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成本超支或利润受压。
  • 房地产市场风险: 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业绩依赖于LSH Segar和Lake Side Homes等项目的销售进展和施工速度,若市场需求放缓或宏观经济下行,可能影响收入确认及盈利能力。
  • 法律与合规风险: Lake Side Homes项目面临司法审查申请,若裁决不利,可能导致开发权丧失及已发生开发成本的减记。同时,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也面临前运营商的法律诉讼,尽管LSH目前已获有利裁决,但上诉程序仍存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声誉和运营上的干扰。
  • 营运资金管理风险: 虽然现金储备充足,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仍需密切关注,以确保资金周转效率。

未来展望

LSH的未来发展前景展现出多方面的增长潜力与战略布局。在建筑与工程业务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约RM13.90亿的未完成订单,其中约RM5.43亿来自外部客户,预计将持续贡献收入至2030财年。公司正积极参与投标,寻求更多项目,并探索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拥有机会,旨在通过资产运营和维护获得经常性收入。

房地产开发业务是另一关键增长点。除LSH Segar和Lake Side Homes项目(总开发价值GDV分别为约RM3.96亿和约RM11.50亿)外,LSH近期还完成了对位于吉隆坡Titiwangsa三块土地的收购,总对价RM1740.00万。该地块将用于开发新的服务式公寓项目,估计GDV约RM1.30亿。此举将使集团房地产开发总GDV增至约RM16.80亿,为公司提供直至2029年的盈利可见性,并进一步扩大建筑业务组合和加强未来现金流。

设施管理业务是集团最新的增长极。自2025年4月1日起,LSH Service Master Sdn Bhd (LSHSM) 获得了为期20年的吉隆坡塔运营、管理及维护特许经营权。尽管面临法律挑战,公司已成功接管运营,并实施了游客设施升级、安全措施强化及新的推广活动,以保持其作为国家地标的吸引力。此外,“生命之河”项目下的“蓝池”设施管理也贡献了收入。这项业务的成功多元化,为LSH带来了高毛利率和稳定的经常性收入。

公司正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约RM1.16亿资金,其中约RM1.09亿将用于建筑项目的营运资金,预计在24个月内使用完毕,剩余资金约RM730.00万用于上市费用,已全部使用。LSH Segar项目、Sentul Ria项目、Lake Side Homes项目以及多项基础设施工程(如吉打、彭亨、柔佛、槟城、沙巴的道路和桥梁工程,以及森美兰Gemas军人家庭住房项目)的进展,均将有效利用这些资金,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

市场新闻整合与分析

近期市场新闻显示,LSH Capital自3月份从LEAP市场转板至ACE市场以来,股价已飙升近40%,显示出投资者对公司的强烈信心。这一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公司赢得吉隆坡塔20年特许经营权,并成功接管运营后所带来的潜在经常性收入流。尽管前运营商Menara Kuala Lumpur Sdn Bhd及其母公司Hydroshoppe Sdn Bhd提起了法律诉讼,但吉隆坡高等法院已驳回了针对LSH Capital的诉讼,认为其“站不住脚且证据不足”。虽然涉及政府和通讯部长的一项RM10亿诉讼仍将进行审判,但LSH Capital已明确表示,其运营未受影响,并强调特许经营权是通过透明程序获得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GPFG)近期将其马来西亚股票投资组合中的LSH Capital列为24个新增投资标的之一,这进一步印证了机构投资者对LSH增长潜力的认可。

这些新闻点与公司的财务报告紧密相连。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不仅是公司多元化战略的成功体现,也在财务报表中以“设施管理”新业务板块的形式贡献了收入和高毛利率。法院驳回针对LSH Capital的诉讼,显著降低了该业务面临的直接法律风险,从而增强了市场对其未来盈利稳定性的预期。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则从更广阔的层面提升了LSH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吸引力。

机会与风险评估

  • 机会:
    • 业务多元化带来的增长: 设施管理业务的成功启动,为LSH提供了稳定的经常性收入来源和高毛利率,有效平衡了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务的周期性风险。
    • 强大的订单簿与开发项目: 约RM13.90亿的建筑订单簿和约RM16.80亿的房地产开发总GDV,为公司提供了未来数年的盈利可见性。
    • 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 转板上市及股价表现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关注,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入股更是提升了公司在机构投资者中的认可度,有助于未来融资。
    • “一带一路”及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马来西亚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建筑项目机会。
  • 风险:
    • 法律诉讼不确定性: 尽管针对LSH Capital的吉隆坡塔诉讼已被驳回,但Lake Side Homes项目的司法审查以及涉及政府的吉隆坡塔RM10亿诉讼仍可能间接影响公司声誉或业务前景。
    • 建筑成本波动: 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波动可能压缩建筑项目的利润空间,如本季度Transkrian桥梁项目的额外成本所示。
    • 房地产市场周期性: 尽管有新项目支撑,但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健康状况仍可能影响项目销售和估值。
    • 新业务运营挑战: 设施管理业务作为新领域,其长期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仍需时间验证。

市场前景与整体风险评估

LSH正处于一个战略转型与扩张的关键时期。其在传统建筑与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深厚根基,结合新近进入的设施管理领域,构筑了一个更具韧性的业务模型。马来西亚经济的逐步复苏,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住宅和商业地产的需求,都为LSH的建筑和房地产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的获取,更是为公司打开了旅游和休闲服务市场的大门,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的背景下,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长极。

预计在未来1-2年内,LSH的业绩将继续受到现有建筑订单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推动,同时设施管理业务的贡献也将日益显著。公司通过不断寻求新的地块开发项目和扩大建筑订单簿,致力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地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利率走向和政府对公共工程的投资力度,将是影响LSH业绩的关键外部因素。

整体风险评估

综合来看,LSH面临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估:

  • 财务风险:中等
    • 盈利波动性: 尽管有新的经常性收入,但建筑和房地产项目固有的周期性可能导致盈利短期波动。
    • 营运资金管理: 大量在建项目和库存需求可能对营运资金造成压力,但IPO资金和改善的经营现金流提供了缓解。
    • 债务水平: 尽管总借款额相对较低(约RM1459.10万),但需关注未来扩张可能带来的杠杆率变化。
  • 市场风险:中等
    • 行业竞争: 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影响项目获取和利润率。
    •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下行或利率上升可能抑制房地产需求和建筑投资。
    • 新业务接纳度: 设施管理业务的市场接纳度和游客流量受外部因素影响。
  • 运营风险:中等偏高
    • 项目执行与成本控制: 大规模建筑项目存在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的固有风险,对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 法律诉讼: Lake Side Homes和KL Tower相关的法律诉讼虽然目前对LSH Capital有利,但仍需投入资源应对,并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 宏观政策风险:中等
    • 政府政策变动: 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受政府法规、土地政策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影响较大。
    • 外汇风险: 虽然主要业务在马来西亚,但国际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引入间接外汇风险。

综合总结与最终评价

Lim Seong Hai Capital Bhd (LSH) 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报告中展示了显著的财务进步和战略转型成果。公司通过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强劲增长和新设施管理部门的成功启动,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显著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现金流由负转正,反映了核心业务的健康发展。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的获得,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常性收入,也使其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增强了抵御单一行业风险的能力。资本市场对LSH的积极反馈,以及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均印证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认可。

展望未来,LSH凭借其庞大的建筑订单簿、持续扩张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组合(特别是Titiwangsa新地块的加入),以及设施管理业务的稳定贡献,预计将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然而,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仍需警惕潜在的法律诉讼风险和建筑项目成本控制挑战。Lake Side Homes项目的司法审查以及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诉讼虽然目前对LSH有利,但仍需密切关注后续进展,以避免潜在的声誉或财务影响。在成本管理方面,继续优化项目执行和控制费用,对维持其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总体而言,LSH已成功搭建了一个更具弹性、更均衡的业务结构,并通过战略性扩张和新业务创新,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一些可控的风险因素,但其强劲的财务表现和明确的增长战略使其在马来西亚建筑、房地产和设施管理领域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潜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